close


  中科院南皮站站長劉小京在介紹改良鹽鹼地的技術 (記者黃光輝 攝)
  央廣網滄州5月7日消息(記者黃光輝)中央媒體中央和地方20多家媒體今天到中科院南皮站海興示範區採訪。“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是由中國科學院在環渤海中低產田糧食增產研究基礎上提出的國家重大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由中科院、科技部聯合河北、山東、遼寧和天津實施。其中河北項目的濱海平原區主要包括滄州的黃驊、海興,唐山的唐海等縣市。

  中科院南皮站科研人員在採集土壤樣本(記者黃光輝 攝)
  河北的濱海平原區基本上屬於重度鹽鹼荒地,“鹽鹼地不長莊稼”是當地農民世代相傳的“古訓”,當地百姓都不在上面種植農作物,甚至認為改造鹽鹼荒地是異想天開的“白日夢”。如何讓重度鹽鹼荒地長出莊稼,成了擺在科研人員面前的難題。中科院南皮站站長劉小京在介紹說,由於濱海平原區淡水資源匱乏,地下水都是重鹹水,傳統的鹽鹼地改良技術難以利用。一個偶然的機會,從海冰資源淡化中得到啟示,能否在咸、淡水的冰點和融點不同上做文章。經過2年試驗,在小山鄉含鹽量高達2-3%的鹽鹼地上,經改良的鹽鹼地2008年棉花畝產達到400斤。鹹水結冰灌溉淋鹽技術開始推廣,並被列入“渤海糧倉”項目實施。如今示範區耐鹽鹼小麥新品種小偃60,畝產達到672斤。小麥、油葵、甜菜、甜高粱、枸杞、檉柳等20多種作物相繼在重鹽鹼地上扎根、成活並豐收。

  南皮站科研人員為小麥新品種去雄花(記者黃光輝 攝)
  中國科學院南皮生態農業試驗站,先後承擔了國家、中國科學院、河北省及國際合作課題等30多項。目前承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中國科學院先導型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區域集群項目等一批課題,在南皮、海興、南大港、曹妃甸等地建立起了試驗示範區。先後取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和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在內的獲獎成果30多項。  (原標題:探訪渤海糧倉項目的發源地中科院南皮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hmntivp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